《衙门藏版》十二势易筋经
图片
2025大吉
NEW YEAR
图片
图片
图片
真正的功夫修炼,不仅需要外在的努力,更需要内在的领悟。只有将“求”与“悟”结合起来,才能达到功夫的至臻境界。无论是学习、工作还是生活,在勤奋努力的同时,更要注重内心的觉醒和领悟!
图片
关注武宗
学
天下武功
图片
图片
筋髓功 易筋经刚体·洗髓经重生
图片
图片
以武学打开世界·智者不匹夫 武者无懦夫
易筋经以增强筋骨力量为核心目标,对于筋骨肢体方面的问题,以及肾虚、阳痿、早泄、失眠等病症,都有着良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。
其预备式的动作要领为:双脚分开站立,头部保持端正平稳,眼睛平视前方,嘴巴微微闭合,调整呼吸。同时,胸部微微内含,腰部挺直,腹部保持蓄势状态,肩膀放松,让全身处于自然松弛的状态。
一、韦驮献杵第一势
图片
(一)口诀
立身期正下,环拱手当胸,气定神皆敛,心澄貌亦恭。
(二)图解
双臂弯曲肘部,缓慢、平稳地将手臂向上抬举,直至在胸前形成抱球的姿势。接着,弯曲手腕,竖起手掌,手指朝上,两手掌心相对,保持大约10厘米左右的距离。在做这个动作时,要求肩膀、肘部、手腕处于同一平面,配合呼吸,根据自身情况,酌情重复做8 - 20次。
(三)练习方法
1. 预备桩功:双脚平行站立,两脚间距与肩同宽,双膝微微弯曲,双臂自然垂放在身体两侧,五指自然并拢并微微弯曲。双眼平视前方,随后放松,轻轻闭上双眼,让眼神如同垂帘般柔和。保持心态平和、气息顺畅,神态安详,清除内心杂念,让心境纯净、面容恭敬。然后,从头部开始,依次放松颈部、肩膀、手臂、胸部、腹部、臀部、大腿、小腿、脚部,使身体各个关节以及内脏都得到放松,做到身体没有紧绷之处,内心没有多余杂念,精神和意念向内收敛。接着进行内观放松,将精神和意念向内收敛,引导气血内观头顶的泥丸宫,此时会自觉头脑变得清新,如同清晨的露珠般晶莹。再引导气息向下运行,内观咽喉部位,会感觉颈项放松。继续引导气息下行,内观小丹田,会自觉心胸开阔,神清气爽。气息再向下运行,内观脾骨,会感觉中焦温暖舒适,胃脘部位也很舒服。气息继续下行,内观下丹田,会自觉命门处的相火温暖和煦,元气充沛,腹部充满暖意。气息接着下行,内观会阴部位,会自觉会阴放松。最后引导气息沿着两腿内侧向下运行,内观涌泉穴,会感觉有无尽的生机从脚下涌出。
2. 拱手当胸:双臂缓缓向前抬起,掌心相对,两臂间距与肩同宽,保持两臂平直。然后弯曲肘部,让肘节自然向下垂坠,双手慢慢向内收拢,距离胸部大约一拳的位置后,将两手指尖相互叠放,拇指轻轻触碰,掌心向内。此时,要求肩膀下沉、肘部自然下垂,胸部内含、背部挺拔,气息下沉至丹田,舌头抵住上腭,面带微笑。
二、韦驮献杵第二势
图片
(一)口诀
足趾挂地,两手平开,心平气静,目瞪口呆。
(二)图解
双脚分开,间距与肩同宽,脚掌稳稳地踩在地面上,双膝微微放松。双手从胸前缓缓向外展开,直至在身体两侧呈平举状态。然后竖起手掌,掌心向外,双眼直视前方。吸气的时候,胸部向外扩张,手臂向后用力挺直;呼气的时候,将手指尖向上翘起,手掌向外用力推撑。如此反复进行8-20次。
(三)练习方法
承接上一个姿势,将掌心翻转朝下,手指相对,在身体前方缓慢向下移动,直至小腹前方,同时引导气息向下运行。接着,将两掌向左右分开,再翻转掌心朝上,缓慢向上抬起手臂,呈侧平举姿势,意念想象着伸向无限遥远的地方。此时,双手位置略高于肩膀,双眼平视前方,尽力向远处眺望,舌头自然放下平铺,放松腰部和胯部,双脚脚趾抓地,就像要深深扎根在地面一样,让全身放松,保持心境平和,排除所有杂念,摒弃一切外界干扰。
三、韦驮献杵第三势
图片
(一)口诀
掌托天门目上观,足尖着地立身端,力周腿胁浑如植,咬紧牙关不放宽;舌可生津将腭抵,鼻能调息觉心安,两拳缓缓收回处,用力还将挟重看。
(二)图解
双脚分开站立,脚尖着地,脚跟提起。双手向上举起,高过头顶,掌心朝上,两手中指之间相距3厘米。肩膀下沉,肘部弯曲,仰头,眼睛看向手掌背面。舌头抵住上腭,调整好呼吸。吸气的时候,双手暗中用力,尽力向上托举,同时双腿也用力向下蹬;呼气的时候,全身放松,两掌向前下方翻转。收势时,将两掌变成拳头,拳背向前,上肢用力将两拳缓缓收回至腰部,此时拳心朝上,脚跟着地。如此反复8-20次。
(三)练习方法
1. 掌托天门目上举:承接上一个姿势,将双臂向上举起,掌心相对,然后翻转掌心朝上,十指相对,舌头抵住上腭,仰面向上看,眼睛看向九天之外,同时将脚跟提起,只用足尖支撑身体。
2. 俯掌贯气:将两掌心翻转朝下,肘部微微弯曲,头部保持端正,眼睛平视前方,舌头放下。双手在身体前方缓缓向下按压,直至小腹前方,同时将神意从九天之外收回,让神意从头顶的百会穴透入,经过咽喉、脊髓,到达尾闾,再沿着两腿一直抵达涌泉穴。在向下引导气息的时候,脚跟随着落下着地。
四、摘星换斗势
图片
(一)口诀
双手擎天掌覆头,再从掌内注双眸,鼻端吸气频调息,用力收回左右眸。
(二)图解
右脚稍微向右前方迈出一步,与左脚形成斜八字形,身体随之向左微微倾斜。弯曲膝盖,抬起右脚脚跟,使身体下沉,形成右虚步。右手高高举起并伸直,掌心向下,头部微微向右倾斜,双眼仰视右手掌心。左臂弯曲肘部,自然地放在背后。吸气的时候,头部向上顶,双肩向后挺;呼气的时候,全身放松。之后,左右两侧交换姿势进行锻炼,连续做5-10次。
(三)练习方法
1. 双手擎天掌覆头:右手沿着身体右侧缓缓向上举起,掌心朝天,五指朝左弯曲,放松肩膀,伸直手臂。同时,左手臂的外劳宫紧贴命门。舌头抵住上腭,仰面向上看手背,透过手背想象看向九天之上,让身体从命门开始,上下双向伸展。
2. 俯首贯气:将右掌翻转朝下,弯曲肘部,头部端正,舌头从上腭自然放下,眼睛平视前方或者轻轻闭上,同时让“神返身中” 。长时间练习后,与双手擎天连续练习时,会产生“人在气中,气在人内 ”,内外一气的感觉。放松腰部,此时左掌的劳宫穴发气,与上式“俯掌贯气”的方法相同,可以参考前面的步骤。左手的动作与右手相同,只是左右方向相反。
五、倒拽九牛尾势
图片
(一)口诀
两腿后伸前屈,小腹运气放松,用力在于两膀,观拳须注双瞳。
(二)图解
右脚向前跨出一步,弯曲膝盖,形成右弓步。右手握拳,举至前上方,双眼注视右拳;左手也握拳,左臂弯曲肘部,斜着垂在背后。吸气的时候,两拳紧握并向内收拢,右拳收至右肩处,左拳垂至背后;呼气的时候,两拳和两臂放松,还原为本势预备动作。然后,身体向后转动,变成左弓步,左右手交替进行。随着呼吸,反复做5-10次。
(三)练习方法
1. 左脚向左侧迈出一步,形成左弓步。同时,左手握拳向上举起,拳头略高于头顶,拳心向内,弯曲肘部。前臂与上臂所成角度略大于直角,注意肘部不要超过膝盖,膝盖不要超过脚尖,形成一个半圆形,双眼注视左拳。右手握拳,伸直肘部向后伸展,拳心向后,前后两拳如同绞绳状,这个姿势称为螺旋颈。放松肩膀,使两肩保持水平且顺畅。背部挺直,腰部下塌,收紧臀部,胸部略向内含,将气息藏于小腹,调整好呼吸,舌尖轻轻抵住上腭。
2. 引导气息下达,两拳放松成半握拳状。舌头从上腭放下,放松肩膀和腰部,左手劳宫穴发气,闭上眼睛。让气息从天目穴进入,依次贯穿脑髓、脊髓、两腿骨髓,一直到达两脚的涌泉穴。
3. 转身向右,动作与前面相同,只是左右方向相反。
六、出爪亮翅式
图片
(一)口诀
挺身兼怒目,握手向当前,用力收回处,功须七次全。
(二)图解
双脚分开站立,双臂向前平举,竖起手掌,掌心朝前,十指用力分开,虎口相对,双眼怒目直视前方,同时将脚跟提起,只用两脚尖支撑身体重量。接着,将两掌缓缓分开,使上肢呈一字样平举,依旧立掌,掌心向外,随后脚跟着地。吸气的时候,两掌暗中用力向外伸展,手指向后翘起;呼气的时候,手臂和手掌放松。连续做8-12次。
(三)练习方法
1. 握拳护腰:从第一势预备桩功开始,上身向前俯下,两臂在身体前方松弛下垂,双手握拳,然后由身前缓缓提起,放置在腰间,拳心朝上。同时配合顺畅的呼吸,身体挺直,胸部展开,舌尖轻轻抵住上腭。对于青少年、年轻力壮或者以增强力量为目的的人,提起时要握紧拳头。
2. 两拳变成手掌,缓缓向前推出,到达终点时,掌心朝前,手腕下压,手指弯曲,手掌高度与肩平齐,双眼平视手指尖端,并尽力向远处延展目光。
3. 放松手腕,形成虚掌,十指微微弯曲,弯曲肘部,双手缓缓向胸胁收回,就像海水退潮一样,同时轻轻闭上眼睛,舌尖轻轻抵住上腭,配合缓慢吸气。
七、九鬼拔马刀势
图片
(一)口诀
侧道弯肱,抱顶及颈,自头收回,弗嫌力猛,左右相轮,身直气静。
(二)图解
双脚脚尖相衔接,脚跟分开,形成八字形。两臂向前交叉,在胸前立掌。左手弯曲肘部,从下方往后运动,变成勾手放在身后,指尖向上;右手从肩上弯曲肘部向后伸展,拉住左手指,使右手呈抱颈状。脚趾抓地,身体向前倾斜,就像拔刀的动作。吸气的时候,双手用力拉紧;呼气的时候,放松。左右两侧交换动作,反复做5-10次。
(三)练习方法
1. 右手放在后背,掌心朝外,置于腰部。左手向上举过头顶,弯曲肘部,贴在枕部抱头,手指压拉右耳,使左腋张开。同时,头颈腰背向左后方拧转,眼睛看向右足跟。舌尖轻轻抵住上腭,稍作停留。
2. 拧身恢复端正,侧头向上看,眼睛尽力向远处延展。舌尖轻抵上腭,保持身体挺直、气息平静。两手沿着身体前方缓慢下落,恢复到预备桩功姿势。
3、4动作与1、2相同,只是左右方向相反。
八、三盘落地势
图片
(一)口诀
上腭坚撑舌,张眸意注牙,足开蹲似踞,手按猛如拿,两掌各翻起,瞪睛兼闭口,起立足无斜。
(二)图解
左脚向左横跨一步,弯曲膝盖下蹲,形成马步。上半身保持挺直,双手叉腰,然后弯曲肘部,将手掌翻转向上,小臂平举,就像托着重物一样。稍作停留后,将两手翻掌向下,小臂伸直放松,如同放下重物。动作随着呼吸进行,吸气时,做出托物的动作;呼气时,做出放物的动作,反复做5-10次。收功时,双脚慢慢伸直,将左脚收回,双脚并拢,恢复直立姿势。
(三)练习方法
与第一式预备柱功相同,弯腰下蹲,同时将两掌分别向身体两侧的胯旁分开,指尖朝向左右侧方(微微偏前),虎口撑圆,眼睛看向前方,并尽力向远处延展目光。保持上半身虚灵、下半身扎实,胸部空虚、腹部充实,放松腰部,收紧臀部,气息蓄积在小腹。要做到头顶平稳、肩膀水平、心境平和、气息宁静。练习虚静功的人可以闭上眼睛收敛心神,铜钟气功就脱胎于此式,所以也可以将此式作为单独的桩法进行练习。双腿伸直,翻转手掌向上托起,就像托起千斤重物。同时吸气,舌头抵住上腭,眼睛向前平视,全身放松。接着,俯掌屈膝向下按压(恢复马步蹲按姿势),配合呼吸,如此反复蹲起3次。年轻体健的人适合全蹲,站起时动作要缓慢,同时握拳向上提起。
九、青龙探爪势
图片
(一)口诀
青龙探爪,左从右出,修士效之,掌平气实,力周肩背,围收过膝,两目平注,息调必谧。
(二)图解
双脚分开站立,双手成仰拳护住腰部。右手向左前方伸展探取,五指捏成勾手,上半身向左转动。腰部从左至右转动,右手也随之在水平方向从左至右划圈,当手划至前上方时,上半身前倾,同时呼气;当手划至身体左侧时,上半身伸直,同时吸气。左右两侧交换,动作相反,连续做5-10次。
(三)练习方法
上身微微前俯,双手握拳,缓缓从身体前方提起,放置在腰间,拳心朝上,同时配合吸气。舌尖轻抵上腭。右拳用拳面抵在章门穴,左拳变成掌向上举过头顶,腰身缓缓向左侧弯曲,使左腰充分收缩,右腰极度伸展。掌心朝下,舌尖轻抵上腭,自然呼吸,眼睛看向左掌。接着屈膝下蹲,左手翻转掌心朝上,手背离地面少许,沿着地面从左方,经过前方,划弧至左脚外侧;右拳变成掌落下,同时身体也随之转正,双手握拳。然后直立起身,左掌同时提置左章门穴。右手的动作与左手相同,只是左右方向相反。
十、卧虎扑食势
图片
(一)口诀
两足分蹲身似倾,屈伸左腿相更,昂头胸作探前势,偃背腰还似砥平,息息调远均出入,指尖着地赖支撑,降龙伏虎神仙事,学得直形也卫生。
(二)图解
右脚向右跨出一大步,弯曲右膝下蹲,形成右弓左仆腿势。上半身前倾,双手撑地,头部微微抬起,眼睛注视前下方。吸气的时候,两臂同时伸直,上半身抬高并尽量向前探,将重心向前移动;呼气的时候,同时弯曲肘部,胸部下落,上半身向后收缩,重心向后移动,蓄势待发。如此反复,随着呼吸,两臂屈伸,上半身起伏,前探后收,就像猛虎扑食一样。动作连续做5-10次后,换成左弓右仆脚势进行,动作与之前一样。
(三)练习方法
上身微微前俯,双手握拳,缓缓从身体前方提起,经过腰间时,掌心朝上,身体挺直,胸部展开。不停顿,两拳顺着胸部向上伸至口手处,拳心转向里,同时屈膝、屈胯,微微下蹲蓄势,配合深长吸气。左脚踏前一步,顺势形成左弓步,同时手臂内旋变成掌,向前下方扑伸,手掌高度与胸平齐,眼睛注视双手。在扑伸的同时发出“哈”声吐气。不停顿,身体前倾,腰部保持平直,将胸中剩余的气息全部呼出,顺势将两手分别按压在左脚两侧。头部向上略抬,两眼平视并尽力向远处眺望。前两个动作要协调一致。双脚位置不动,起身后坐,同时两手握拳,沿着左腿向上提。其他动作与前面所述相同。如此共扑伸3次,左脚收回,右弓步动作与左弓步相同,只是左右方向相反。
十一、打躬势
图片
(一)口诀
两手齐持脑,垂腰直膝间,头唯探胯下,口更啮牙关,掩耳听散寒,调元气自闲,舌尖还抵腰,力在肘双弯。
(二)图解
双脚分开站立,脚尖向内扣。双手掌心向上,缓缓从左右两侧向上举起,然后用力合抱头部后部,手指在小脑后部轻轻弹敲片刻。配合呼吸做屈体动作,吸气时,身体挺直,眼睛向前看,头部如同顶着东西;呼气时,伸直膝盖,俯身弯腰,双手用力使头部探到两膝之间,做出打躬的姿势,注意不要让脚跟离地。根据自身体力,反复做8-20次。
(三)练习方法
练习者将双臂伸直展开,从身体两侧向上高高举起,直至超过头顶,同时仰面朝天,保持头颈端正笔直。接着弯曲手肘,双手抱住后脑,掌心捂住耳朵,使两肘向外张开,与肩膀保持平行。随后,上身向前俯下,做出打躬的姿势,将头部低垂,位置大约在两膝前方。在这个过程中,双膝不能弯曲,保持微微呼吸,掌心始终捂住耳朵。紧接着,练习者用食指、中指、无名指交替,轻轻弹敲后脑靠近风池穴的部位,每根手指各弹敲36次。完成弹敲后,缓缓伸直腰部,站起身来,先向左侧拧转腰部,再向右侧拧转,左右交替进行,共往返7次。在此过程中,双脚位置保持不变,要做到腰部挺直、眼神放松,膝盖伸直但不僵硬,同时将舌尖自然放下,面带微笑。当身体转回正中间后,抬起脚跟,同时双手从脑后向上高高举起,掌心朝上,做出仰掌擎天的姿势,将躯体充分舒展,并配合吸气动作。
十二、掉尾势
图片
(一)口诀
膝直膀伸,推手自地。瞪目昂头,凝神壹志,起而顿足,21 次,左右伸脑,以七为志,更坐作功,盘膝重眦,口注于心,息调于鼻,定静乃起,厥功准备。
(二)图解
练习者双脚分开站立,双手掌心向上,从胸前缓缓向上举起,直至头顶,同时目光随着手掌移动。过程中保持身体直立端正,不要刻意挺胸或收腹。然后双手十指交叉,手腕旋转,将掌心翻转向上托举,同时身体向后仰,腰部向后弯曲,眼睛向上看。接下来,上半身向前弯曲,双臂自然下垂,双手向下推按,直至手掌触地,同时抬头,目光直视前方。呼气时,身体进一步弯曲下俯,脚跟微微离地;吸气时,上身直立起来,脚跟落地。如此动作反复进行21次。最后收功时,练习者直立,将双臂向左右两侧举起,进行屈伸动作,重复7次。
(三)练习方法
练习者双手分别从身体两侧向上高高举起,直至超过头顶,然后将两掌合拢。此时,练习者要向上提头顶、伸展腰部、展开双臂,同时尽力抬起脚跟。随后,脚跟落地,双脚踏实站稳,同时将两掌放下,落至胸前。接着,双手十指交叉并翻转,使掌心朝外,双臂也随之向前伸展,保持伸直状态。再将掌心翻转朝下,在身体前方缓缓向下移动,直至到达裆部位置,然后弯腰前俯,继续向下按压,直至手掌触地。整个过程中,膝盖不能弯曲,如果手掌无法触地,也不要勉强。当手掌按压到最低点时,抬头,将舌头抵住上腭。按照这样的动作,反复进行俯仰躬身、举掌按压的动作,重复3 - 5次。坚持练习,随着时间推移,手掌将逐渐能够更接近地面,腰身也会变得像孩童般柔软灵活。接下来,练习者将腰部向左转动,双脚位置不变,仅让左脚变为虚步,右腿支撑身体重心,右膝微微弯曲。同时,双手保持交叉状态,沿着地面向左脚外侧划弧移动。在移动过程中,双臂始终保持伸展,然后从左方将手臂高举,转头向上,使掌心朝上,仰面朝天,再将腰部向右拧转180度,缓缓向右侧弯腰俯身,将双手向下按压至右脚外侧。如果无法按压到右脚外侧,也不要勉强,可以继续进行俯仰动作3 - 5次,随着练习深入,逐渐使手掌靠近地面。当最后一次向下按压到右脚外侧时,伸展腰身,同时将双臂向上高高举起,超过头顶。接着,将腰部拧转,使身体转回正前方,双手掌心相对合拢,缓缓下降至胸前。最后,将两掌缓缓分开,十指相对,向下按压,然后双手自然下垂,放置在身体两侧的胯部旁,恢复到预备桩功的姿势。完成以上动作后,练习者进行脚跟起落顿地的动作,重复3 - 21次。
从养生保健角度来看,易筋经气感强烈,见效较快。它注重内外兼修,既能调养身体,又能滋养心灵,实现性命双修,具有抵御病邪、治疗疾病、延年益寿以及开发人体潜能的作用。从中医理论出发,易筋经依据中医经络走向和气血运行规律,来指导练习者气息的升降。在练习过程中,身体不断地曲折旋转,手足进行推挽开合,促使人体气血流通更加顺畅,体内关窍更加通利,进而达到祛病强身的目的。而从现代医学角度分析,修习易筋经能够增强人体血液循环,改善内脏器官功能,有助于延缓人体衰老进程。
不过,由于易筋经运动量较大,动作难度也相对较高,因此全套功法更适合体质较好的青壮年慢性病患者练习。体质较弱的人在练习时,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,有选择地练习其中几个招式,或者减少每个招式的练习次数。特别需要注意的是,在患有心脑血管疾病或哮喘病发作期间,禁止练习易筋经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